上海郊环线闭合工程首战告捷 “长江一号”盾构顺利进洞


5月31日上午10点,由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新建工程迎来关键节点——右线盾构“长江一号”在浦东工作井率先进洞,标志着上海郊环闭合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

两江穿越 隧道建设者用心挑战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新建工程是郊环线闭合的关键一役,是黄浦江底目前最长最大的越江隧道。两台直径15.43米超大直径盾构先后从浦西南线工作井出发,向东进入长江,下穿长航码头引桥、国际邮轮码头引桥、炮台湾湿地公园、吴淞岛以及黄浦江,最后在滨江森林公园处登陆,全程6.5公里。

面对层层穿越挑战,隧道建设者严格控制穿越时的参数,为盾构顺利实现两江穿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每次穿越建(构)筑前期,隧道建设者会做一次针对性的设备检查,并对备件进行清点,保证备件供应的充足,事先完成例行的浆桶清洗工作,保证穿越的连续性,穿越前进对开挖面加入适量的稻壳等物质,对开挖面土体进行改善,增加其一定的支护能力,从而加强穿越期间对建(构)物的保护。

利用现代科技如手机APP等手段,隧道建设者对盾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微信群,对大堤等重要建构筑物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通过微信平台实时反馈,从而进行推进参数的调整,保证了建筑物的沉降。所有已穿越的建构筑物,各项沉降指标均在允许范围值,重要建筑物如防汛大堤均在2厘米以内。

勇破难题 隧道建设者有备而战

为确保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工程的顺利建设,上海隧道建设者组建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在科技创新方面打破了GXJ专利的技术瓶颈;首次将全护筒干出土旋挖工艺应用于上海软土环境中,为中心城区钻孔灌注桩低排放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建设团队还先后提出《侧墙结构免装饰混凝土保护剂施工》、《优化长航码头拔桩施工工艺》、《沿江通道Φ15.43米泥水平衡盾构机供气系统改进措施》等多项合理化建议,在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为横沙造地应急处置工程泥浆试点工程,沿江通道越江隧道盾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有了重大性突破。上海隧道与中交航道局强强联合,将隧道推进产生的废弃泥浆从转运码头运送至横沙岛,用于上海横沙圃围项目。沿江通道工程泥浆处置项目的实施,既实现了上海市重大工程中废弃泥浆的再利用,加强了横沙岛的生态建设,也为今后探索重大工程之间的携手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群策群力 隧道建设者合力奋战

为有效解决沿江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隧道建设过程中,上海隧道沿江通道党支部打破传统格局,联合业主单位党组织及参建标段,成立项目联合党支部;多次与周边交警、派出所、上海市交通委建设处、宝山海事局、业主单位联合召开党组联合学习活动。

通过党组织的平台,参会单位跳出各自的圈子,对沿江通道工程进行认真把脉、开具良方,共同推进沿江通道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度, 真正实现保驾护航。

紧随其后的左线盾构“长江二号”也即将于2018年8月初进洞。届时,上海郊环线将真正实现“O”型贯通!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6-06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