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程山水,遥想未来之城


在美丽的黔西南州,独特的山地风貌,孕育了浓郁的乡土风情:层峦叠嶂的山丘,零落散布的民居,绿油油的植被覆盖大地,令过往者为之倾心。但这样的美景之下,残酷的现实是该区域是中国的欠发达地区。

试想: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建一座“未来城市”,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这并非“脑洞大开”的幻想。去年10月,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一场“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作为贵州省最具潜力的新区之一,义龙新区设想从“零”开始打造一座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竞赛以“东方山水与未来城市”为主题,以秋水湖区域为设计对象,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未来城市设计方案。而获奖设计作品有机会依据当地政府的决议落地实施,这大大增加了竞赛的吸引力。共有1184组参赛者报名。主办方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管委会与CBC建筑中心还邀请到国内外顶尖的城市设计与建筑专家组成评审团,对作品进行评审。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竞赛最终的名次终于落定,并在5月15日举行颁奖典礼。

收到的作品各具特色,而能从其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必然是对主题有合理的设想和清晰的表达。

在颁奖典礼间隙,本次竞赛的评委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教授张路峰告诉记者:“未来并不是凭空想象。未来是由我们现在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决定的,所以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对于过往历史的理解,也决定了你如何看待未来。”在众多作品中,他也看到一些颇具科幻色彩的作品,比如无重力世界中的城市,“几百年后,遥远的未来,在设计层面很难想象。我还是赞同对可以预见的未来进行思考。”

由于场地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本次竞赛主题中的“山水”也是作品必须解答的要素。另一位评委、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邓蜀阳告诉记者,这次竞赛的主题把自然山水与城市融合,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与自然应该是共荣、共存。把生态平衡加入城市共荣,不要以牺牲自然、牺牲环境来达到人类的需求。”

在建筑界,有许多语言形容东方和西方的思维区别,比如,东方重意,西方重理。

“对于中国人来说,山水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山水。山水寄托着文化的内涵。中国人寄情于山水,山水中包含着人的情感。”张路峰说。对于山水的解读,他反对模仿自然的人工建造,“故意把建筑做成山的样子与山协调是很愚蠢的。要思考人与山共存的状态,并且又要符合人工建造的规则。”

张路峰也反对以古代文人的思维去建设城市,因为现在的城市人口密度、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早已不是原来那个样子,而未来城市要解决现在城市中存在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以前贵州的产业还是以农业为主,也因为地形条件限制,交通可达性差,错失许多发展机遇。不过近年来,贵州新建不少基础设施,大数据、大健康产业正在兴起,对外联系日益紧密。在全球化趋势下思考“未来城市”的建设,对于贵州来说也是必然要面对的课题。而这次在义龙举办“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是个很好的契机。

对于参赛的团队和个人而言,本次竞赛同样是个契机。邻国日本诞生了众多明星建筑师,如妹岛和世、西泽立卫、藤本壮介等,也是从一次次竞赛中积累经验,逐步走向世界的舞台。这些年,我国举办的许多建筑设计竞赛以开放的态度面向全球,给予青年建筑师甚至建筑院校学生的机遇也越来越多。

在本次竞赛中,“未来之星”们崭露头角,许多国内外优秀的作品一一呈现。一等奖作品是日本TAKENAKA Corporation的 《Loop Linear City 环状带形城市》该作品利用城市大数据资源来规划未来城市。评委会主席、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前院长彼得•罗非常欣赏这个作品。他说:“这是一个长达5公里的建筑,建筑之间基础设施的连接是适应场地的,而且这不是我们近期的建造技术可以解决的,它是属于未来的”。

受瞩目的还有二等奖作品《悬城观山》。设计团队是一群来自天津大学的学生。团队成员之一的温佳鑫同学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竞赛作品,他们特地阅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史》,去补充风景园林专业的知识和具体内容,以及更好的表达方式。在设计中,温佳鑫承担作品表达的部分。“还原《千里江山图》,这种方式的拼贴,其实国外很早就有,我们用来表达故事、空间。”

这群天津大学的学生想象中的未来城市是具有复合功能的空间。温佳鑫指着设计图介绍,底层是自然层,中间是人的活动层,上面是观景层。他们以中国古典建筑空间为原型,亭台舫榭廊作为参考标准。他们希望,人在城市中感受到传统园林山水空间,以及通过借景、对景、漏景等方式,试图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意境。 “不经意转过街角,自然山水映入眼帘;拾阶而上,观山水平原,鸟瞰大地,城市将自然框住画卷”,温佳鑫不禁吟诵道。

一个好作品不仅仅体现在审美上,《悬城观山》对于“未来城市”的思考更引人深思。温佳鑫告诉记者:“对于‘未来城市’的思考,不只是简单地考虑人、景观、规划、交通等问题,更主要是解决高容积率的问题。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贵州,而我们这样的体系是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口,结合建筑思考、模式变更,这些都是我们方案的优势。外国的方案偏向参数化设计,也许这在国外是唯一的解,但如何获得贵州数据对于他们是个问题。”

《悬城观山》的设计理念也得到不少评委的好评。张路峰说:“这个设计体现出对这一带山水的理解,表达很清晰。由于贵州的山很陡,不适宜人居住,设计图中的城市还是水平向的城市,但被架空、抬高,并在下面保留了农田,同时又把群山框进城市网格里。”邓蜀阳认为,该作品以风景园林的技法让城市融入自然的理念,对于“未来城市”设计非常有启迪。有了这样的理念,之后对生态修复、 自然延续也可以开展。

虽然竞赛已落幕,但对于“未来城市”的思考还远未结束。邓蜀阳说,这次设计竞赛表达出“未来城市”的理念、思想,但不能说是“未来城市”的代表。对于“未来城市”的研究也要把多种要素融合,比如把地域、社会条件、政策结合在一起,这样发展更有利。(图片提供:UED)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5-29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