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证书】未来两个月是房企拿地的绝佳时机!





距离2018年结束还有两个月,地产人你的压力大吗?

今年被称为房企的“小年”,限价限售等调控政策力度加大,房企债务压顶融资又难,大家普遍觉得日子不太好过,表现在土地市场上,以往不差钱的房企拿地格外谨慎,多地土地流拍,流拍率创七年新高。

业内“活下去”成了基调,氛围颇为悲壮,但是地产人,你千万不要被骗了,未来两个月将是房企近两年拿地的最好时机,已经有房企开始行动,逆周期大规模收割地块,扩大规模。真正想活下去的都在拿地,你若此时还不行动,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了!

现在的土地储备规模决定了以后的销售规模,更决定了在下一轮行业洗牌时是否能够立足。明源君根据市场周期判断,未来两个月将是房企近两年拿地的最好时机,在这两个月囤好弹药,明年可以在规模战中杀出重围。现在土地市场低迷,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接下来两个月是拿地最好时机,接下来明源君分别从供应、竞争对手、拿地成本、行业周期等方面一一分析。
 

01

为什么未来两个月是拿地好时机?

土地市场的风向悄悄变了。前三季度土地市场低迷,流拍率走高,溢价率走低,根据这个行情,预计第四季度土地市场会更加惨淡。实际上明源君判断,土地拍卖的低迷代表着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在这期间土地市场将迎来一波小高潮,能抓住这个时机拿地的房企,将在明年的销售市场上占取先机。
 
1、供应井喷:四季度土地供应进入小高潮 多地密集推地
 
     今年多地的土地拍卖让人大跌眼镜,黄金位置的地块无人竞拍,地王风光不再,变得黯淡。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前9个月,宅地流标剧增,同比上涨148%;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低位,85%的城市溢价率出现了下调。

原本能卖高价的土地纷纷在市场上“折戟”,第四季度土地供应会减少吗?事实上是,第四季度将是土地供应小高潮,土地供应大幅增加,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提高,原因有二:
因为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土地财政压力,今年流拍率是七年之最,多地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高,流拍的地或拆分或降价,会在第四季度密集推出。

大部分地方政府要完成年度供地指标。每年到年底,为了完成年度供地计划,土地供应都会增多,尤其是今年流拍的地块甚多,第四季度的土地供应压力加大,市场很可能会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
以北京为例,10月23日-24日,连续两天北京推出14宗地,其中12宗为住宅地块,包括8宗限竞房用地、3宗共有产权住房用地、1宗商品住房用地,供地规模可以用井喷来形容。

2、竞争对手少了:房企过冬拿地计划缩减

今年“金九银十”成色不足,楼市不振,房企过冬论相信大家最近看了很多,总结来说是以价换量加快项目去化,拼力回笼现金,一些房企表示减慢拿地速递,甚至要停止拿地。
部分房企拿地态度,来源CRIC
 
以往的土拍竞争激烈,据了解,一些热门地块,房企都要准备十几个“马甲分身”提高竞拍成功率,可谓是各显神通。现在土地市场降温,竞拍人数减少,一二线城市的地块有的连一个竞标者都没有,对比以前“抢破头”的情况,现在供应多了,竞争对手还少了,不抓紧拿地实在说不过去。
房地产行业的马太效应今年越发显著,恒者恒强,土地资源向大房企集中,中小房企此次若再拿不到地,很可能会被“大鱼吃小鱼”。

3、地价降了:已经有地方调整了土地价格

土地市场正在慢慢回归理性,部分反应敏捷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调整土地价格,地价真的降了。今年下半年以来,低溢价、零溢价成交地块是土地市场的主流,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住宅用地零溢价成交地块占总成交宗数的59.2%。

面粉贵过面包,宏观调控限价令的政策下,房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下滑,但同时限价令也带来另一个影响,地价在倒逼下进入调整期,不断下降,趋于理性。

对房企来说,地价调整到位的城市,用低成本拿地,可能撑起明后年的销售高利润!前两个月山西太原的“史诗级流拍”是舆论热点,太原推出热点区域8块黄金地块进行拍卖,结果八块地全部流拍,且其中六幅地块没有一家开发商报名。

第一轮流拍后,太原8块地降价20亿再拍。图片来源:政府官网。
 
10月25日,仅隔两个月,太原降价20亿再次拍卖8块地,华侨城以116.017亿元获得8宗地块,据观点地产报道,竞拍现场只有华侨城一家参与。

另一个城市南京拿出的地块也降价了。南京江北新区拍出让2幅地块,,其中一地块楼面起拍价6808元/㎡,限制楼面价9787元/㎡,这个价格与区域最高地价低了近8000元/㎡。
购房者在房价上涨时愿意出手买房,买高不买地,在房价下滑时反而犹豫。换到房企这一边,旺市时地王频出,各家高价买地,淡市时都不愿出手。明源君认为,要看准淡市时机果断出手,积极补仓,一来以低成本入手高性价比地,拿地价和售房价的差越大,利润越高;二来拿地扩大规模,销售规模大了,未来融资成本会更低更容易,有了现金流保障,房企在明年更有底气。

4、把握土地市场的周期变化:抄底拿地
 
在宏观调控下,楼市早已进入“超级鸟笼”行情,即房价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而土地市场也有自身的周期变化,周期有波峰、谷底,明源君认为第四季度地价接近谷底,未来地价可能保持理性,但土地供应会减少,也就是说,现阶段的土地供过于求现象不会太久,错过之后土地市场回温,大批房入市竞争,拿地会依旧困难。

 市场上行周期时,房企资金充裕,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带来高溢价、高成交。而在市场下行周期,房企拿地减少,土地流拍增多,溢价率低,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初期会增大土地供应数量,激起房企拿地热情,但如果流拍流标持续增多,地方政府的供地意愿降低,数量会慢慢减少,继而调整供地计划。

2018年房地产行业洗牌加剧,上半年已有被资金拖累的房企出局,土地储备与明年销售规模正相关,房企把握住此轮土地市场的周期,抄底拿地,扩大规,明源君认为在下一轮行业洗牌中,储备好弹药的房企应对会相对从容。


02

逆周期拿地考验实力和勇气
   你家房企有预判能力吗?
土地是房企的生命线,拿对地项目成功一半,对中小企业而言,试错成本太高,拿错两块地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在未来两个月拿地中,如何判断该不该拿地是一个技术活。年底行情下行时拿地,又叫逆周期拿地,不少人认为逆周期拿地是个伪命题,不存在绝对的低谷和高峰,明源君认为这其实是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当你充分的意识到周期低谷时,可能低谷早就过去了,抓也抓不住。

不少房企习惯在逆周期时拿地,比如旭辉曾发明拿地四季歌概念。逆周期拿地需要的不止勇气,更需要资本,其中钱和人一样都不能少,有的房企已经在逆周期中尝到了甜头,明源君总结了逆周期拿地致胜的要点。
 
1、用现金流计算公式衡量抄底能力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现阶段有现金流,就有抄底的能力。比如喊着要“活下去”的万科账上资金高达1300亿,三季度合计拿地金额接近500亿元,相当于恒大+碧桂园+保利+融创四大龙头房企拿地金额总和。

结合企业战略 决定多拿地或是少拿地。每年年初的规划中,土地储备是重中之重。如果房企上半年激进拿地,下半年即使行情下行,也要控制拿地规模和速度。这里有一个计算数据,房企想平稳过冬,常规来算现金流要占资产比15%以上,这样即使遭遇市场寒冬,也有安全底线在。

准备好了现金流安全垫,在逆周期拿地多少,明源君认为一定要算好一笔账,今年预留的拿地资金+去化回款资金=逆周期拿地的最大资金额。在这个额度内拿地,既能让房企拿地扩大规模,又能保障房企安全过冬,不至于盲目花钱,导致现金流短缺,陷入危险境地。
以世茂地产为例,今年前8个月,世茂完成全年70%以上销售目标,而只买了全年50%的地,这也就意味着4个月时间要买够剩下一半的地,他们已经预留了足够的钱,去做年底抄底的准备。据了解,在7-8月一二线城市下跌的时机,世茂接连购地十几块,据世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世茂正在做销售回款,预备用销售回款+预留的现金在年底进行土地抄底,十分保底且安全。

这样做的房企不在少数,明源君认为,每年的年底几乎都有一波土地下行期,想要逆周期操作的房企应该在年初计划中提前制定战略,控制全年买地节奏,为抄底为抄底拿地留足资金。比如做好了逆周期买地的房企,今年又遇土地市场周期波动,可以说是捡了大便宜。

2、建立预测体系发现投资“遗珠”

第四季度各地密集推地,有一线城市如北京广州的热门地块,也有三四线城市的黑马地块。怎么判断黑马白马,挖掘没被发现的投资“遗珠”?明源君认为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预测体系。
 
❶读透城市规划

房企的土地拓展人员一般是多面手,要懂投融资,要懂土储规划,要懂拍卖,有时还要懂点防诈骗常识。
为什么土地拓展人员要读懂城市规划?因为城市规划开发与房地产开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城市规划包含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比如空间布局、重点产业、重点设施,在了解一个地块前,先了解地块所在城市的发展方向,更能判断地块是否有潜力。
比如各地出台的《住宅用地供应及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对一年的土地市场有很强的指导性。
 
❷建立人口、土地预测坐标计算区域潜力

城市规划信息中人口、土地、交通等元素与地产直接相关,用核心元素建立预测坐标,判断地块升值潜力更为精准。
保利地产有一个分析潜力的“秘密武器”,保利会以用地、人口、交通以及配套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增量空间时城市规划带来的最大价值,保利会深入用地、人口、交通以及配套维度,在时间、空间上立体化解析,实现“增量空间”的可视化。
保利地产的分析指标。图片来源于POLY地产汇
 
在这些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发展潜力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最后形成投资潜力研判

❸多维度计算可行性买入高潜力地块

巴菲特曾说“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面对高潜力地块,有的房企犹豫,有的房企果断,这里面还需要一个可行性指标的监测。
可行性指标指的是进入该城市后,你的开发规划和城市方向符不符合,这些指标有城区面积、商品住宅年销售面积、商品住宅年销售额、土地机会、土地竞争程度、政府配合效率、未来推地规划等。用可行性指标进行衡量,其实也反映了房企开发的一个导向变化,过去是以土地为导向,现在则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发高品质、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高位,同时更能给房企打响品牌知名度。
 
❹精准预判带来利润正向提升

预判能力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这点在龙光地产的实践上能得到印证,根据媒体报道,2018年龙光地产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高达37.0%和25.0%,稳居上市房企前列。高盈利率的背后是土地储备的预判水平,龙光地产一直重仓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还未兴起时,已经入驻大湾区核心城市数年,并且在今年入地市场转冷时,低成本入手一批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土地。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龙光地产土储权益总货值中粤港澳大湾区货值占比81%,而龙光地产的平均土地储备成本约3943元/平方米,仅占到销售均价19706元/平方米的20%左右。
 明源君认为,潜力大的地区不止局限于一二线热点城市,对于急于回流资金的房企来说,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快、地价/房价差大的地块是最佳选择。

小结:
逆周期拿地是企业保持未来时间段毛利率的最佳方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做起来却不易,更有不少房企认为风险太大。实际上通过多个实例显示,逆周期操作是最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万科向来有逆周期的先例,此次“活下去”让大家看到了万科的神操作,在前几个月逆周期拿地,规模相当于与其他几家大房企之和,这不免让人想到2008年万科提出“拐点论”后,开始降价,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突破10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逆周期反而带来了逆势起飞。

明源君认为,把握好这一轮的土地周期,深耕已进驻的城市,同时挖掘黑马城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间切换打法,根据自身实力开拓新领域,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才会在行业洗牌中不被绞杀!(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多加)


本文转载自:明源房地产



智慧证书www.wisecert.cn
专注服务于建筑证书管理建筑资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合同管理,为建筑企业提供智能高效的建筑管理软件系统工具。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10-29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