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加大绿化造林,新造林6.5万亩,绿地建设1358.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830.8公顷。完成绿道建设224公里,立体绿化建设40.9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02平方米,湿地保有量维持在46.46万公顷以上。这是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绿化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获悉的。
据介绍,2017年,上海不断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且绿化工作给城市环境和市民群众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和福祉。重点抓了以下六大举措。
一是绿色生态格局得到拓展。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生态廊道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配套政策和建设导则,建立造林质量监管机制。金山化工区周边、老港固废基地周边、吴淞江两岸、青东农场环境综合治理区域等造林工作加快推进。黄浦江两岸45公里绿色公共空间全面贯通。世博文化公园启动区正式开工建设。外环生态专项全面竣工,完成腾地284公顷,建绿220公顷。桃浦、三林、张家浜、康家村等一批楔形绿地建设推进有力。
二是生态资源管理持续优化。出台《关于完善本市公益林管理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技术规程,编制造林项目标准化系列清单,健全公益林养护和林地抚育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出台《市对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和《上海市林地生态补偿考核办法》,乔木类经济果林纳入林地生态补偿范围,湿地纳入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范围。加强林地养护管理,完成新一轮9家市级标准化乡镇林业站创建,完成12个市级林地抚育示范点建设。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中山公园生态站建成运行。
三是部门单位绿化百家争鸣。社会部门单位不断加强各自绿地资源建设养护管理,社会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路政部门积极发展立体绿化,大力提升高架绿化景观,完成北翟路绿化整治1.9万平方米;水务部门大力推进河道生态护坡建设,通过骨干河道、城乡中小河道等综合整治,多层级建绿增绿;铁路部门与相关区协同推进桥下空间规范管理,实施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桥下绿化,完成新建绿地146.08万平方米,绿地提升改造1.78万平方米;市体育局以“绿色体育”、“生态体育”为发展理念,加大绿化投入,完成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上海棋院等4家单位,23万平方米的绿化提升改造工作;市国资委、教委等单位以“上海市花园单位”创建为抓手,积极提升系统内社会单位的绿化品质;机场集团新增绿化面积0.75万平方米,实施绿化优化约6.5万平方米,提升场区花卉景观,为“国庆”、“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做好保障。
四是绿色设施共享不断升级。累计创建命名198条林荫道,部分区域林荫片区初现雏形。中心城区完成8个绿化特色街区建设。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创建成为市级园林街镇。加快推进老公园改造,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园达133座,占全市城市公园总数60%以上。
五是绿色生态文化广泛宣传。2017年全市以公园为阵地,辐射社区共组织300余场园艺大讲堂,并分设了“园艺进企业”的特色专场,黄浦区绿委办主动赠送辖区内10个街道“园艺大讲堂”课程。2017中国森林旅游节成功在上海举办,被国家林业局授予特别贡献奖。各大公园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园艺大讲堂、樱花节、梅花节、菊花节、植物园国际花展、共青森林音乐节、辰山植物园国际月季展、滨江森林公园建园十年、古猗园文化建设、动物园科普教育等活动受到市民广泛欢迎,参与人次逾千万。
六是社会绿地管理更加规范。根据2017年度社会绿地巡查方案,组织开展6次常规巡查和两次节前专项巡查,覆盖全市16个区127条道路、43个街道以及水务、铁路沿线社会绿地,并做好督促整改工作。共发放巡查整改反馈单17份,编制《社会绿地养护质量评价简报》,推动各区强化日常管理督促。
据了解,2018年,上海将继续坚持“系统化、精细化、功能化”,推进“绿地、林地、湿地”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建设基本生态网络。着眼绿色基础设施,新增林地7.5万亩,林地抚育4万亩,完成绿地1200公顷以上,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6.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8.2平方米,确保湿地资源保持在46.46万公顷以上。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不断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事业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