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府工程进入BIM+时代


实名认证,刷脸进工地,智能考勤;无人机巡航,现场进度一目了然;工地扬尘超标,喷淋装置自动开启,还会预先提醒避让喷淋;3D打印建筑;身临其境的VR体验式安全教学;狂拽炫酷的三维全息数字建筑……这是记者日前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现场所见,并在此地举行的政府工程智慧建造公众开放日活动中,所闻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常年不懈竭力打造BIM平台之秘笈。

懂BIM顶层设计前瞻规划

作为政府公用工程集中建设管理的先行者,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成立于2002年,其核心职能是建设管理深圳市政府公共工程。十余年来,通过不断的体制与机制创新,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和管理效率。但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管理的新需求,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再次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创新工务署工程项目管理模式。BIM作为一项服务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前沿技术,成为了深圳工务署突破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瓶颈的战略选择,BIM+智慧建管更成为他们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升级换代的重要技术手段。

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调研国内外先进经验、仔细梳理业务需求。早在2012年,深圳工务署便开始布局BIM技术应用,2015年编制发布了《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BIM应用实施纲要》,提出了“规划引领、标准先行、试点应用、系统集成”四步走的路线图和“以模型为基准,以平台为支撑、以质量为主线,以管理为重点”的实施方针。此后,制定了BIM应用的实施内容和保障措施,进行BIM实施的顶层设计。《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纲要》成为全国首个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的指导性政策文件。

据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2年探索BIM技术应用至今,工务署的BIM实施先后经历了尝试应用和重点推动两个阶段,目前已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全面推动以BIM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努力实现政府公共工程精确建造和全程优化的管理目标。2017年底,工务署又发布了《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关于全面推动BIM技术普及应用的通知》,对工务署的BIM普及应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配套发布了工务署在《BIM招投标》、《软硬件配置》、《BIM成果归档》、《BIM实施取费》等方面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工务署未来几年的BIM全面普及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该《通知》的发布使深圳工务署成为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BIM普及应用要求的政府单位,并推动深圳地区BIM的应用与发展,打造深圳数字化城市基础。

真BIM体系框架标准引领

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革命性的新兴技术,不是简单地数字信息应用,而是建立五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工序、成本),将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集成应用,具有三维可视、管理协同,精确计划、提高效率,快速算量、精确建造,碰撞检查、全程优化,施工模拟、可视交底等特点和作用。

然而,BIM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在BIM技术人才紧缺,系统性应用先例匮乏的条件下,深圳工务署以政府公共工程项目建设三全BIM应用(全员、全专业、全过程)为目标,提出了标准引领的思路和“管控BIM标准+设计BIM标准+施工BIM标准”的标准体系框架。邀请清华大学共同参与,历时两年多边试点边总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国内率先编制发布了《工程项目BIM普及应用指引(设计阶段BIM实施分册)》和《工程项目BIM普及应用指引(施工BIM实施分册)》,以及配套的38项BIM实施标准。两个《BIM普及应用指引》基本实现了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BIM常规应用点的全覆盖,为工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基本创建了工务署BIM普及应用的条件。

两个《BIM普及应用指引》和《BIM标准》总结了工务署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运用的BIM管理方法及经验,为各参建单位提供一个BIM项目实施的标准框架与实施流程标准,并为BIM项目实施过程提供指导依据为实施目标,以期建立工程项目全生命期的BIM项目流程体系,统一BIM项目各阶段的服务标准及服务成果交付细则。在BIM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工务署成为全国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标准的又一个标杆和典范,推动深圳市工程建设行业BIM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产业升级。

会BIM智慧建管全面升级

针对该地工程管理四多一长(项目数量多、投资资金多、流程环节多、参与各方多、生命周期长)的特点,深圳工务署以业务标准流程再造与信息系统设计建设双融合、工程建设管理需求与廉政风险防控需求双驱动的策略,“业务100%上网、过程100%记录、风险100%管控、信息100%公开、模型100%应用”为目标,整体设计、分步建设工程建管系统。在“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率先探索集成开发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管理平台,将政府工程设计管理、招标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变更管理、验收管理、档案管理全过程管理与BIM模型深度融合。以平台为技术支撑,将BIM的项目级管理应用向集约化、规模化管理应用转变,建立BIM技术“应用为常态、不用为例外”的全面普及应用模式,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优化进度计划、精细工程算量、管控廉政风险,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助力建设精品工程,打造“深圳建造”品牌。

与此同时,通过建设政府公共工程“数字建筑”大数据中心,探索建立“实体建筑”和“数字建筑”双交付模式,为建筑物建成后运维管理、能耗管理、应急管理、信息指引等智慧建筑的延伸服务提供可视化的BIM模型支撑,也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数据资源。

记者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现场了解到,作为国家级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面践行深圳工务署BIM+智慧建管的实施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特点,项目部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进行整合,实现工程管理干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强化项目管理强度,打造智慧工地。

智能管控方面,项目利用BIM365、广联达5D搭建施工管理平台,对各专业图纸、模型进行版本管理,并将施工过程来往的各类文件进行云端数据共享,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现场动态反馈,实时记录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状况。将无人机和BIM数据模型相结合,实时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掌握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

引入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与自动喷淋系统进行联动,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环境,一旦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将自动触发自动喷淋系统。通过塔吊盲区可视化系统,实时采集吊钩工作状况,将影像及时传输至塔吊驾驶室确保塔吊安全作业。将多媒体安全教育、实体安全教育、VR安全教育融入传统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教育效果。通过将方案交底、实测实量数据、劳务人员信息制作成二维码布置在施工现场所需位置,实现信息的溯源追踪。

智能施工方面,项目借助BIM实现了钢结构方案优化、钢结构安装过程模拟、室外管网碰撞检查及地下室管线综合排布,为项目施工一次到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3D扫描进行土方平衡建模,实现了土方挖填的精确算量,并引入智慧土方开挖系统,将场地模型输入系统后,机器人将自动按照模型进行开挖作业。

深圳建筑工务署领导表示:未来几年,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化设计和施工的BIM应用,并延伸至前期策划和运维管理阶段,工务署的BIM应用向规范化方向转变,形成全国领先的可推广、可复用的工务署BIM应用模式。

深圳政府工程已进入了BIM+时代。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6-01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