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在沪举办


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延伸,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绿色建筑新的发展方向。创新是推进发展的“总开关”,同样也是实现绿色建筑长久、持续发展的“钥匙”。7月5日,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2018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在沪召开,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建筑与创新发展”主题,聚焦当下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创新经验与成果,共探绿色建筑的创新之路。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融在致辞中指出, “十三五”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时期,是城乡建设进入全面提升能级水平的关键期,新建建筑全面绿色化、既有建筑有机更新,乃至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都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措施推进上相互配合协调,看准问题、找准方向。同时,积极动员市场、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申城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为此,他呼吁,在建设美丽上海的同时,应时刻把绿色理念融入企业发展。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永平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上海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推进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随着系列工作的深度推进,绿色建筑也正处于全新发展阶段,面临着数量倍增的机遇和质量提升的挑战,未来上海绿色建筑的工作重点将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为品质提升,这些也都对建筑业创新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论坛上,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发布了受上海市住建委委托编制的《上海绿色建筑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该市已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项目共482项,总建筑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其中二、三星占比超八成。上海绿色建筑的数量和面积多年稳居全国领先地位的“奥秘”是什么?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解读《报告》时透露了该市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几大创新之举。

一是统一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要求。2017年,上海颁布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对施工阶段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和系统措施进行监督审查和阶段验收。该标准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要求。

二是启动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线评审。上海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工作的城市,正不断加强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工作。2017年,该市启动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线评审工作,实现了项目注册、资料提交、形式审查、专业评价、专家评审、项目管理等全过程无纸化流程,提升了评审效率。

三是推进绿色建筑区域化发展。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绿色建筑向规模化发展,上海市住建委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编制工作,并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成为继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发布后的第一部地方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同时,为了支撑崇明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工作,2017年上海编制完成了《崇明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草案)》和《崇明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起草说明》,以及推进了配套政策建设工作,包括《崇明生态岛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导则》和《崇明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导则》。此外,浦东、普陀、宝山等区已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工作,前滩、桃浦科技智慧城、新顾城等集中开发区域也正在积极编制绿色生态城区专业规划。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以及徐汇滨江等区域生态绿色化建设持续开展,也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金城,意大利ONE WORKS事务所创始人兼合伙人Leonardo Cavalli,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秦云,上海市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政,杜雅特涉外经济创兴文化园区董事会主席Antonio Duarte,上海市住建委建筑节能和建筑材料监管处处长陈宁等各路大咖也集思广益,为探寻绿色创新之路分享“新智慧”。

论坛同期还举行了“2017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颁奖仪式,其中3个项目获得铂金奖、12个项目获得金奖、3个项目获得银奖,获奖项目涉及医院、办公、机关、商场等不同类型。

此外,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主持编制的《上海市绿色建筑设计应用指南》也于本次活动同期发布。《设计指南》紧紧围绕上海绿色建筑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结合案例分析,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要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阐释。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7-06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