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综合管廊一期主体完工


5月18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国土委和市城市管理委召开该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标准体系建设专题会,从会上获悉,北京2018年内将编制完成综合管廊的5套标准,到2020年,该市将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至200公里。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综合管廊建设也有了新进展,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设备设施正在安装,二期工程将于2018年内开工。

  据悉,一期管廊工程将为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起步区1.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办公楼,提供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等市政综合管线接入服务。工程涉及9条规划道路,干线总长度约11.3公里。

  “目前,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全部完工,正处在设备安装阶段,预计这部分7月份完工,管线入廊基本已经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市政基础设施部副部长平晓林介绍。

  相比地下管线直埋铺设的方式,地下单层或多层的综合管廊可以节约土地和地下空间资源,减少“马路拉链”。同时,增强管线运行安全可靠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消除蜘蛛网式架空线,让城市清爽有序。“当管线需要维护和检修时,不用一次次给地面‘开膛破肚’了,只需工人进入管廊内部直接施工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中建一局副中心管廊五标项目总工程师李忠林解释说。

  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管廊工程也将在2018年年内开工,将为行政办公区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配套办公建筑及其他住宅、学校提供市政综合管线接入服务,总长约13.5公里。

  综合管廊正在北京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管廊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北京市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石景山保险产业园等综合管廊长度53公里,2017年开工建设世园会园区、新机场高速公路等综合管廊项目47公里,截至2018年3月已形成廊体约20公里。到2020年,北京市将结合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和城市新区建设,将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至200公里。

  综合管廊工程的标准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一些单位自己制定的标准往往不兼容甚至“打架”。

  5月18日的专题会明确,北京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标准体系包含5套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前两个标准已经制定完成,后三个标准也将在2018年年底制定完成。

  据悉,该标准体系也将给天津和河北的综合管廊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5-29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