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中资企业海外工程安全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商务部、外交部、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业内专家对我国企业面临的海外安全形势及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进行了讲解,并与来自企业的近170位代表共同围绕新版《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核心内容,和国际安全形势、企业内部安保制度建设、应急处置流程以及境外机构和人员安全防护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投资合作的水平与层次的提升,我国中资企业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不安定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加,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中国境外利益保护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难点甚至痛点,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已经对中国境外中资企业的资产安全和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时,如何做到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同时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促进处副处长张亮指出,首先企业要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升境外安全保护意识;其次要严格落实企业境外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安保制度;三是加强跨国经营合规制度建设,提升经营风险防范能力;第四是注重属地化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外交部领事司参赞伍鹏飞对企业海外风险防范给出五点建议:一是要抓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按主管部门规定,在立项阶段就要实施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坚持不评估不立项。二是完善境外安保制度建设,制定海外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三是加大安保投入,做好三个保障,即营地安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和人身保险保障。四是强化员工培训和管理,推行不培训不派出的政策,保障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五是要守法、履职、履责、融入。要遵纪守法、入乡随俗,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融入。
国资委规划局国际化经营处副处长王靓表示,企业只要练好自身内功,提升防控风险能力,即使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同国别的风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抵御各种风险的负面影响。他介绍,下一步,国资委规划局将与企业一同围绕强化风险意识,全面做好风险管控;依法合规经营,诚信经营;创新“走出去”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强境外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四方面做好新时代国际经营风险防控工作。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转型时期,大国之间的博弈加剧,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李伟认为,在全球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中国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有效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坚持“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与各国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承包商会副会长于晓虹表示,承包商会近年来始终以企业海外利益保护为宗旨,全力打造政府、市场、社会组织间的合作联盟,共同培育行业境外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品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和发挥外部机构的专业优势,形成宏观治理、中观管理、微观执行的协同效应,全方位营造企业境外风险管理的生态圈。当前,我企业面临国际新形势、新机遇,进入自身业务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中资企业亟需继续提升海外工程安全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下一步,承包商会将同各方共同合作,切实做好中资企业海外利益保护的相关服务工作,践行5A级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
承包商会秘书长张湘建议企业提升境外安全管理的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参考商务部合作司和承包商会共同发布的《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以此为企业提供基本的安全管理框架;二是主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视情增加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力度;三是寻求社会专业机构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承包商会境外安全管理服务联盟这个平台。
会上,来自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等企业代表围绕国际业务“四位一体”安保体系建设、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实践、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管理、驻外中资企业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等内容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会者们一致认为除了有完善的安保综合解决方案外,还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当地人文交流、借助保险服务保障以及合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措施,也是规避和应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