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计划新发10亿债券,结果只有5000万被人认购”的消息引发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相关统计显示,此前东方园林的未偿付债券已达到74亿元,而2018年将是东方园林债务大量到期集中偿债的一年,公司本身已面临着比较大的偿债压力。与此同时,东方园林却还在积极扩展PPP业务,而PPP项目的特点是需要企业先行垫付工程资金,因此,这项业务越是扩展,就越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在两种因素影响下,东方园林选择通过短期债券来维持现金流运作。
本来,根据先前公告,东方园林此次发债中将有5亿元计划用来偿还公司在5月22日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但显然该集团低估了信用债风险抬升大环境对投资者们的影响。此次发债失败不仅使得该集团“借新还旧”的计划彻底落空,更使得东方园林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债务违约危机。
尽管客观来看,民企之中能做到东方园林体量与规模的本就屈指可数,而在这个背景下,能接到同等规模的PPP项目导致现金流运作紧张的情况更是极端中的极端、特例中的特例。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正是因为东方园林作为一家以工程设计为主的、业内知名度极高的公司,此次募债失败将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们对工程建设类企业信用债的信心。而“借新还旧”的操作又普遍存在于整个大环境之中,这或将导致又一批相关企业因为类似的缘故而债务违约……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重复,最终导致建筑业的信用债风险达到惊人的高度。
这一忧虑并非是空穴来风,有统计报告指出,2014年初至今,信用债违约情况有增无减。其中2018年的违约债券数量与违约主体数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5%和33.58%,按照违约债券余额来统计,行业类型上建筑与工程占比最高。另据北京某公募基金信用债研究人士表示,由于近期信用债风险不断抬升,目前已有机构对部分行业的风险预警升级,其中便包括建筑业。相关方面同时也在加大尽职调查的力度,对低等级信用债十分谨慎。而排查风险则成了一项重要工作。该私募基金信用债研究人士解释,他们之所以对建筑业高度关注,是因为近期该机构持有的某只债券突然卷入了风险事件,本以为不值一提,但最终却演变到发行人面临巨额债务违约的情况。“我们目前对建筑等行业比较敏感的主要缘故是因为这些行业的现金流较差,各类应收账款比较多。对信用债来说,现金流的运作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员在总结了近期违约事件后指出,各家主体违约前夕的导火索与根源皆不相同,但共性的原因不可小觑,如上游成本端的大幅提高、银行边际支持的降低、信用债市场高收益配置盘的缺位、市场偏好的整体降低等。“由于此前多年信用条件整体宽松,企业盲目扩张的冲动较强,积累了大量债务,借新还旧是这些企业维系债务链条的最重要手段。但如今整体去杠杆、融资也不断收紧,前期扩张激进的自然陷入风险。”在这个背景下,各方机构在配置上做出的调整也更加严格。“几个月前我们对AA评级的信用债还会稍微考虑一下,不过主要还是以AAA等级的信用债配置为主。但随着违约事件不断发酵,现在AA评级及以下评级的债券已经全部被否决了。”前述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临在其研报中指出,在监管趋严、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政策不利于民企融资的大环境下,民企只能选择发新债偿还以往债务。但如果发债受阻,债务违约问题就不断涌现出来了,这似乎是一个“怪圈”。无论如何,以民企为代表的相对弱势企业会持续受到冲击,信用风险或贯穿整个2018年,甚至影响到未来的企业发债……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