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本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由建筑大师梁思成绘制而成。
和标准大小的铅笔对比,大家感受一下。
这是赵县永通桥,是闻名中外的赵州桥的姊妹桥。
这是故宫的文渊阁,也是由梁思成手绘而成。
还有类似这样的手绘图,将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的古建筑,按照外观、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梳理。
这些精美的中国古代建筑图,是70多年前梁思成与其助手莫宗江手绘的,曾收录于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并获当年“全美最优秀出版物”。
梁思成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一方面秉承了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及其蕴含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这样的插图风格,在世界建筑史经典著作中也可谓独树一帜。
可以说,《图像中国建筑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丰富、翔实又富有美感的插图。
梁思成曾说过:“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1932年到1946年的十多年间,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自发开始了抢救式的考察古建筑之旅。他们考察了全中国二百多个市、县,上千个古建筑,对其中大多数建筑进行了精细测绘。
左边是梁思成和莫宗江手绘的立面图,右边是木塔的照片
其中,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的测绘图,是难度最高的一批图纸。测量工作艰辛而危险,为了测量塔顶相轮的高度,梁思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塔顶,还曾差点被雷打到。
这座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历时千年、高约六十七米。通体由数万个木构件组成,斗栱更是多达五十六种不同样式。
他们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三四十种不同的斗拱、各檐的高度和塔刹,做了塔的断面图,并绘制了楼梯、栏杆、格扇等塔身各个细节的图样。
手绘图原件已由梁思成遗孀林洙捐献给国家图书馆。读库将其中五十九幅宝贵的手绘建筑图纸重新修复,出了这套《〈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使这些图片得以出现在读者面前。
部分人熟知梁思成先生可能来自他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以及他的父亲梁启超先生。其实梁思成先生在建筑领域颇有建树,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燉煌石室画卷中唐代建筑部分详图
1931年到1937年六年间,以梁思成为首的学社成员足迹遍布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测绘整理200多组分布于各地的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他的野外考察实际上是在与时间赛跑,除了自然和人类的损伤,战乱逼近,古建一旦被毁即是永恒。考察是从1930年营造学社建立开始的,它以中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为目的。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