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企业的领导者都在头疼“企业管理”这个大课题,其实,总结起来有十四个字值得注意:
1.战略管理重在“前”
战略管理
- 所谓“前”,就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要有“前瞻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
- 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
- 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
- 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
- 同时: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
战略管理必须符合5大点:
- 独特的价值取向;
- 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
- 清晰的取舍;
- 互动性;
- 持久性。

2.企业管理重在“变”
成长性改变
所谓“变”,就是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不断的进步而产生的变化,包括:
- 规模不断的壮大;
- 营业额或销售额不断的提高;
- 盈利不断的有所提升;
- 市场不断的扩大等等。
3.工艺改进重在“验”
工艺改进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工艺管理的目的就是用来预防和验证产品正确性,保障过程不出错或少出错的过程,步骤如下:
- 编制工艺管理制度;
- 产品工艺路线设计;
- 工艺规程设计:工艺流程卡、作业指导书等
- 工艺验证:工艺路线和工艺要求是否合理、可行;验证手段是否满足要求。

4.质量提升重在“质”
质量管理
目的就是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更高的提升质量,质量管理要遵循以下6个原则:
- 以顾客为中心: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
- 领导作用:设立方针和可证实的目标,方针的展开,提供资源,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环境。
- 全员参与: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员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决策和对过程的改进。
- 过程方法:建立、控制和保持文件化的过程。着眼于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追求人员、设备、方法和材料的有效使用。
- 持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设定现实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配备资源,向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并激励他们为持续地改进过程做出贡献。
-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耗。

5.人才培养重在“培”
培训、培养
人才的培养包括:
- 技术型人才培养
- 管理型人才培养
- 操作型人才培养等。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是通过人才来实现的。
6.标准制定重在“先”
标准化管理
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规定每一件事的执行规定及标准;否则,执行人则无法理解要做到的程度,在很大可能上会出现执行偏差,最终造成损失。因此,凡事都要要个标准,并且是在执行前要确认好的标准。

7.服务管理重在“细”
细心服务
服务的过程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我们应站在客户的角度体会顾客的感受,对客户所遇到的难题,尽量积极的给予帮助,能够协商解决的,尽量达到客户满意,无后顾之忧的宗旨。(未完待续)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