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证书】全球首条特高压过江综合管廊隧道工程贯通


8月21日9时许,长江北岸,江苏南通,巨大的“卓越号”盾构机翻卷着泥浆驶出过江隧道。这一刻,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苏通GIL(气体绝缘输电线路)隧道工程贯通。



据悉,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廊”。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特高压输电通道中采用气体绝缘输电技术,为跨江、跨海、人口密集地区等条件下的输电通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工程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工程采用敷设于综合管廊隧道中的两回(6相)1000千伏GIL穿越长江,相较于传统的架空线,有利于节约成本、通航安全、航道维护及保护下游生态。与常规电缆相比,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人身安全水平高、不受环境影响、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等显著优点。为发挥最大综合效益,隧道中还预留了两回500千伏电缆以及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通用管线位置。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的两回1000千伏GIL管线,单相长约5.8公里,6相总长约35公里。此次贯通的隧道工程起于南岸(苏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长5468.5米,是目前国内江河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隧道。其埋深最深处达-74.83米;水压最高达0.8兆帕,是大气压的8倍,相当于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近10公斤的重量。江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掘进需穿越长江大堤及有害气体层,沉降控制、风险防控要求极高。


此次隧道贯通后,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进入电气施工安装阶段。GIL须沿隧道三维蜿蜒敷设,为了适应运行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极限负荷情况,以及特殊工况下的累积变形要求,其设计、敷设等难度极大。工程是特高压输电领域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为特高压、超高压输电提供了新的方向。

据介绍,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将于2019年建成投运。届时,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工程将与已投运的淮南—皖南—上海特高压工程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这将是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能够大幅提高华东电网接纳区外来电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华东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关注点:

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

  特高压线路从狭窄的江底隧道通过,世界上还没有先例。记者手上拿到的特高压跨越长江的最初设计图,也是要建塔跨越长江,可是苏州南通这一段的江面非常宽,有5公里多,要实现跨越就要建400米的高塔,相当于150层的高楼,塔基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不管是对江面上的航运还是泄洪排涝都会有很大影响。经过多轮论证,最终确定用隧道的方式过江。

  国网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韩先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隧道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两回1000千伏GIL管线总长近3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

  走进被称为盾构机大脑的控制室,记者看到,盾构机运转的实时状态和运行参数在屏幕上一览无遗。

  “隧道技术难度非常大。隧道盾构段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是穿越长江的大直径、长距离隧道之一。隧道结构底面最低标高为-74.83米,水压力最高达0.8兆帕。”韩先才告诉记者,采用综合管廊方式穿越长江,避免了大跨越方式对长江航道的影响,对通航安全、航道维护、港口规划、防洪等因素均消除了不利影响。苏通GIL综合管廊是世界领先的盾构综合管廊,从一般城市综合管廊来说,也属于断面较大、长度较长的综合管廊工程。为让工程发挥综合效益,隧道中预留了两回500千伏电缆以及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通用管线。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副主任陆东生在谈到GIL技术时感触颇多。他告诉记者,两回(6相)1000千伏GIL管线单相长约5.8公里,6相总长近35公里,电压等级、总长度等方面均为世界之最,国内外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和产品。本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GIL,输送距离长、输电容量大,GIL位于输电线路中部,工频电压耐受水平高,对GIL可靠性要求高。GIL布置于蜿蜒隧道,力平衡、热平衡、三维设计制造和安装等面临全新挑战。

  将形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

  华东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达,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华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妥善处理好能源与环境、民生、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获悉,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和关键节点,工程建成后,淮南-南京-上海工程将与已投运的皖电东送淮南-皖南-上海工程一起,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这也是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将大幅提高华东电网接纳区外来电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对于促进华东地区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韩先才介绍,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用电量需求大,预计到“十三五”末,华东地区区外来电总容量将高达1.1亿千瓦,其中仅江苏就将达到近5000万千瓦。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不仅能提高华东地区消纳区外来电的能力,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还能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对于优化能源布局,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加快电网升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不仅可构建坚强的电力交换平台,而且能够为系统提供电压、频率稳定支撑,提高电网抵御故障能力,是华东直流馈入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同时还为根本解决长三角地区500千伏短路电流问题创造条件。”韩先才说。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充分利用区外清洁电力,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1亿吨,减排二氧化硫48万吨、氮氧化物47万吨、烟尘6万吨,对促进华东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证书www.wisecert.cn
专注服务于建筑证书管理建筑资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合同管理,为建筑企业提供智能高效的建筑管理软件系统工具。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8-28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