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58年开始搞空心板,因整体性和连续性较差,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当前的装配式建筑突出问题也是整体性和连续性差,当前设计方法和施工质量能不能经受地震考验?有多少试验能真正验证这个?
比如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它的钢筋都很细,连接套筒直径也很小,怎么对位?怎么保证灌浆质量?在日本是不搞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他们搞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框筒,那用的都是粗钢筋,施工质量较容易保证。
除了安全问题以外,装配式建筑的耐久性也非常令人担忧。装配式建筑里所有的浆料都会收缩开裂,防水只能靠油膏,它是最后一道防线,但油膏的寿命只有5年!这是最致命的,5年以后怎么办?那些缝的位置可能都要漏水,而不是某一点漏水,怎么办?不但老百姓无法正常居住,而且漏水之后钢筋也要锈蚀,结构的耐久性就很有问题。
另外,我们现在推广的钢结构住宅也有问题,我们的钢结构防腐问题没有解决,这是非常大的风险。钢结构基本都是小构件,有的甚至是做薄壁构件,若干年之后腐蚀了怎么办?现在涂料的寿命大概是10-15年,然后就得大修。房子是卖给老百姓的,若干年后谁去维修?都装修完的房子谁让你去修?
从远期来看,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是对的,现在做试点和研究是可以的,但政府一刀切,急于大面积的推广是不合适的。因为大面积推广要有产业基础,要有产业工人,还要有我们的研究基础。我们现在采用的结构不是真正究出来适合装配的结构,只是把现浇结构拆开预制,再到现场拼起来。所以会带来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