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年轻的我们
是不是都有那么几个
特别喜欢的建筑事务所
甚至都舍不得让别人知道
隐藏着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
我特别喜欢的事务所
Snøhetta
这么多年过去了
这家事务所也从啤酒馆楼上的无名小公司
发展成了世界知名事务所
各种优秀作品层数不穷
各种获奖
先来看看特喜欢的事务所的特喜欢的简介
Snøhetta is a place that nobody isfrom,
but anyone can go to.
大概意思就是Snøhetta是没有人能到达的高度
(我特牛)
但任何人都能来的地方
(给钱就帮你设计)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是:
“我们的项目设计的是态度,而不是简单的案例。
这些项目是一系列情景考试的答卷
而不是孤立的作品
它们是评论而不是陈述
所讲的每一个故事
都是从特定环境与条件下的特殊体验中而来。”
这么有理想的事务所
怎么能让别人知道
总之,Snøhetta今天已经发展成为
一个国际知名的建筑、景观设计、室内
产品和品牌设计公司
来自30个不同国家的200多名员工
快来围观Snøhetta的项目吧
Solobservatoriet 天文馆和游客中心
Harestua挪威
位于奥斯陆以北45公里的
Harestua市的一片茂密森林中
Solobservatoriet是阿尔卑斯山北部
最大的太阳天文台
一直是奥斯陆大学的科研及信息中心
属于以16世纪丹麦科学家
及观测天文学创始人Tycho Brahe命名的研究所
拥有一流的设备和海拔580米的观测场地
提供有关流星活动
以及气候性气体的观测数据
本次扩建为游客带来了
探索北欧最领先的天文研究站的机会
时间:2010 -2020年
地点:Harestua,挪威
状态:进行中
客户:Tycho Brahe Instituttet AS
面积:1500㎡
▼七座星际小屋围绕在天文馆周围
the Planetarium is surrounded by seven interstellar cabin
©Snøhetta
围绕在天文馆周围的
是七座沿着轨道运行的星际小屋
每座小屋都拥有与众不同的设计
表面覆盖着粗糙或光滑的材料
它们有的像是被刻意打入地面
有的则像是刚刚着陆
轻轻地停靠在柔软的森林草地
这些小屋并非对实际行星的模仿
而是被虚构出来的物体
它们分别拥有专属的名称
其中6座小屋的直径在8到10米之间
最多可容纳10到32人
最小的一座小屋名叫Zolo,直径为6米
其内部是一个双床客舱
能够使游客在星空下享受不被打扰的夜晚
▼星空下的天文馆
Planetariumunder the starry sky
© Snøhetta
▼天文馆位于一片茂密森林中
the project isnestled in the dense forest of Harestua
© Snøhetta
▼从地面回旋上升的屋面种满植物
the sinuousroof is lushly planted, curling up from the ground
© Snøhetta
▼新的设施将提供一系列与天文学
太阳研究和自然科学有关的活动
the new facilities will offer
a rang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within astronomy
sun studies and natural science
© Snøhetta
▼三层的体量一半沉入地下
展现为一颗刻有星座的球体
half-sunkeninto the ground,
the three-story theater emerges from the earth
as an orbengraved with constellations
© MIR and Snøhetta
▼天文馆的核心区域是圆顶的天体剧场
thedome-shaped celestial theatre
located at the Planetarium’s heart
© Snøhetta
这是一座关于天体的“剧场”
它“放映”着天文学与科学
超过2000年的发展历程
回应着公元前250年
在阿基米德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座天文馆
三层的体量一半沉入地下
展现为一颗刻有星座的球体
随着人们接近的脚步
逐渐显露在众人的视野当中
剧场的周围分布着接待台、咖啡厅和展厅
以及通往展厅夹层和户外屋顶景观的
呈旋涡状缓缓上升的坡道
A House to Die In死亡之屋
Oslo挪威
“死亡之屋”最著名的标签
就是挪威最具争议的设计之一
原因除了他的特殊地理位置还有一个人
那就是挪威顽童艺术家
巴加尼·梅尔高(BjarneMelgaard)
巴加尼·梅尔高是谁
“一个特立独行的Man”
“微博热搜小公举”
“媒体的枪口”
当然“死亡之屋”不是白蹭梅尔高热度的
回归正题
Snohetta的死亡之屋(A House to Die In)的提议
基地在离奥斯陆(Oslo)5英里(约8千米)的山坡上
土地长期处于半冻僵状态
日照时间极其短暂
在这里的建筑被命名为崎枯(Kikkut)
这个名字来源于一座的现已拆除的公馆
其基地位于艾可力(Ekely)
在这片土地上
到处是布满涂鸦的碎石
在这里可以看到约500英尺(约150米)外的
已故的蒙克的“冬季工作室(Winter Atelier)
让这个项目成为在挪威历史上
最具争议的建筑提案
梅尔高找到Snohetta
媒体称为“竟然能让梅尔高看上眼的事务所”
合作一起打造一个同时作为艺术作品、工作室
和最终的休憩场所的建筑
开始合作对抗“黑粉之路”
▼“死亡之屋”自体发光
有着UFO一样的形状
就像会呼吸的雕塑一般
梅尔高本人具有生物形态的铜版画
放入了从背后照明的玻璃之中
将这些画作的光芒交织在一起
让他们的黑色背景与背后的星空融为一体
▼梅尔高异想天开的结构雕塑
无疑是整个最终设计中最讨喜的地方
▼Snøhetta 将梅尔高标志性的糖果色填充动物
转化成为“半立体主义、半泰迪形态”的支柱
以此支撑其上的无法定义形态的建筑
时间:2011年-
地点:Oslo(奥斯陆), Norway(挪威)
状态:进行中
类型:住宅
客户:SealbayAS
Under水下餐厅
Lindesnes挪威
在挪威海岸线最北端的Båly村
Snøhetta设计了欧洲第一家水下餐厅——Under
是对挪威海岸和林德斯内斯的赞美
也将作为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预计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正式营业
时间:2017年-2019年
地点:Lindesnes,挪威
状态:进行中
类型:餐厅
客户:Gaute和StigUbostad
面积:600㎡
Under的同名词具有双重含义:
在挪威语中
“under”可以转化为“wonder”
半沉入海中,抵在崎岖的海岸线上
成为其海洋环境的一部分
直接栖息在水面下五米的海床上
由于采用近一米厚的混凝土墙
该结构可承受来自恶劣海况的压力和冲击
就像沉没的潜望镜一样
餐厅巨大的丙烯酸玻璃窗
提供了整个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海床的变化
该建筑的圆滑流线形状
被封装在一个混凝土外壳中,表面粗糙
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软体动物群落的密集化
被淹没的巨石将成为人造贻贝礁
其双重功能用于冲洗海水
并自然吸引更多海洋生物进入其净化水域
▼餐厅鸟瞰图
▼整体效果呈现
▼餐厅入口通图,过三个层次下降
▼餐厅内部舒适地容纳80-100位客人
餐厅内部的静音照明安装在海床上
有助于野生动物在11 x 4米
全景亚克力窗外的沙洲上繁盛
当然
他们还有很多很好的作品
只这三个怎么看的够
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慢慢介绍
这篇介绍有没有打开你兴趣的大门
没准你也会变成一个和我一样的真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