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现在BIM技术落地推广比任何-项新技术都更为艰难,其发展瓶颈归结为如下五方面:
技术误区:将建筑视为单一产品
数据盲点:缺乏BIM数据库的外模式
认识模糊:行业还不明确BIM是什么
实施难点:软件数据互用能力
营销策略:孤独的BIM
如何超越以上BIM发展瓶颈成为BIM技术发展的重点问题,我们己经从理论上证明了BIM 的正确性,那么我们需要找寻BIM实施方法是否正确(图9-1)。我们己经为软件开发商BIM做了许多,我们还可以为软件开发商BIM做更多推广研究,无偿补"族";但我们不能排除发展中国建筑业需要的BIM,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弯道超车,从建设项目性质、建设工程产品本质、BIM研究方法、数据库系统结构等方面认真研究,认识BIM,以P-BIM方式实施BIM(图9-2)。
图9-1 BIM实施方法图9-2 BIM研究方法P-BIM是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实施方式(Engineering practice-based BIM implementation) ,其基本概念如图9-3所示:
图9-3 P-BIM基本概念图1 、Project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市[2014]159 号)中规定,施工总承包序列设有12个类别,分别是: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施工总承包。这些不同领域(序列)的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BIM实施方式(图9-4)。
图9-4 不同领域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BIM实施方式(总BIM)2 、Professional
为便于数据的存储和调用,依据专业、工序、工作面分析,项目可以分解为子项目(图9-5)。
图9-5 项目总BIM分解为子BIM3 、PDM
建筑信息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CAD 、CAM于一体的计算机基础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与SETP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
基于建设工程是由多产品组合系统的概念,如建筑工程由地基、结构、水、暖、电、装修等产品组合而成,每个产品有其独立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维护方式,因此,建设工程的每个产品(分BIM)的全生命期过程可以借鉴较为成熟的PDM(产品设计管理)方法(图9-6)。
图9-6 建设工程产品分BIM与PDM4、Play-well
按照PDM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服务维护四个阶段数据管理,建筑工程产品也可相应分为四个模型,即设计(交底)模型、合约(深化设计)模型、竣工(实施)模型(图9-7 、图9-8),从这四个模型中提取的数据将服务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政府等项目参与各方的管理决策。
图9-7 建好模型利用模型5 、Public
开发项目全生命期全部参与者,包括现场工人在内的适用软件与信息交换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BIM为大众服务(图9-9)。互联网具有以下优点:
(1)便捷。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丰富了,可以实时传递信息。
(2)表达(参与)。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表现自己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参与到-件事情的创建过程中的愿望。
互联网思维就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真正找到用户的普遍需求,让客户参与,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大众使用BIM。
图9-9 大众应用BIM6 、Proprietary
BIM技术难点在于实现软件数据互用,只有实现建设工程各领域中的建模及应用软件数据互用才能实现"社会性BIM",实现住建部所提出的BIM发展目标,没有专门信息交换实施标准就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为P-BIM系列软件制定专门标准是实施P-BIM的重要部分(图9-10)。
图9-10 P-BIM信息交换实施专门标准7 、P-BIM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P-BIM尊重设计人员工作习惯与工具、尊重施工专业分工、尊重政府管理流程、尊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尊重传统、大众参与,逐步改变落后的传统, P-BIM使"BIM 技术"成为项目参与各方喜闻乐见的提高效率和质量的附加工具, P-BIM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如图9-11所示。
图9-11 P-BIM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8 、P-BIM实施
(1)P-BIM数据库逻辑关系如图9-12所示:
图9-12 P-BIM数据库逻辑关系(2)P-BIM参与方人员分组关系如图9-13及9-14所示:
图9-13(3)P-BIM与《NBIMS》不同人员与数据库关系如图9-15所示:
图9-15(4)P-BIM研究内容如图9-16所示:
图9-16(5)P-和应用软件如图9-17、图9-18所示:
图9-17(6)P-BIM目标模型如图9-19所示:
图9-19 P-BIM目标模型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