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广州番禺万博商务中心区,有这样一个项目,它与其他高层建筑层峦叠嶂的施工工地截然不同,地上几乎没有什么建筑物。可走进去后,你才发现里面大有乾坤,这就是由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承建的万博商务区地下空间项目。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地下结构分为三层、四层,由儿童乐园、水族场、溜冰场等组成。与大多数项目一样,地下空间项目也存在建筑“症候群”的问题。接下来,就请看项目部的工作者们如何对症下药,巧解建筑“疑难杂症”吧。
巧解“忙碌症”
地下空间项目位于商务区繁华地段,与周边7个项目地下室连通,并且跨越广州地铁7号线施工,可谓是广州市最复杂的地下空间项目之一。由于整个现场运输空间狭小且拥挤,而且各工地工期都较为紧张,留给项目部的施工时间捉襟见肘。
怎么办?项目部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协调小组,与周边项目保持良好沟通,协调各方交叉施工作业时间段。“这还不算难的,最麻烦的要数和地铁项目协调了。”项目总工江强回忆道。
在项目开工之际,地铁7号线正处于试运行阶段,项目与地铁站仅有一墙之隔。为保证双方工作顺利进行,项目部主动与地铁公司和地保办进行沟通,对地铁进行变形监测,并安排人员在与地铁项目相邻位置每天进行巡查,及制定应急方案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项目部还主动为地铁紧急出口预留通道,方便地铁管理人员对地铁站进行检查和维护。自2016年底开工以来,地下空间项目尚未与其他工地产生作业冲突问题。
巧解安全问题
对于一般的施工项目来说,建筑就像是一粒种子,深埋地下,然后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不封顶。而对地下空间项目而言,这个“顶”从一开始便已被限制,那就是地面。
“这个项目优势有很多,地下的空间很大,布置也很灵活,不像地上工程空间有限。”项目执行经理邵应自说道,“但是也有缺陷,那就是安全问题。”是的,如何在地下施工的同时,保证项目顶层,也就是路面不会塌陷,是项目部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地下空间顶板以上是市政道路,荷载非常大,如果采用一般梁板结构就需要大截面构件的梁板。”江强说道。如何为顶板“减负”?在经过与设计单位研究后,决定采用密肋楼盖,并用塑料模盒替代传统模板。“小时候都用冰箱的冰格做过冰块吧?这个模盒就像冰格一样,可实现一次性成型,施工速度也很快。”江强说道。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楼板相比,密肋楼板可节省了约30%的钢材和混凝土,楼板自重大大降低,使得支承楼板建筑物的梁、柱、墙和基础荷载也相应减少。此外,密肋楼板刚度大,抗震性能效果也更好。
除此之外,由于项目部分区域土质较软,项目部对集水井、电梯井外模等进行较高砖胎模方案优化,在砖胎模上增加钢筋混凝土拉板,分层回填及砌筑,增加砖胎模的稳定性,确保项目安全。
巧解“夜盲症”
由于作业面在地下,照明问题成为了影响施工进度的一大难题。在经过实地研究后,项目部引入了LED灯带照明技术,在20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全部使用LED光源,灯带累计长达4万米,24小时照明,确保现场光线无死角。
“LED光源光效高、能耗低,而且不发热,可以杜绝因为灯具照明发生火灾的隐患。”江强解释道,“它的使用寿命也很长,更环保节能。”同时,项目在地上也配置了太阳能路灯系统,它由LED光源、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等部分组成。该系统通过吸收太阳能保持运转,既节约了电能,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在阴雨天气下,它可以保证正常工作15天左右。
除此之外,地下空间项目在节能环保上苦下功夫。广州春夏雨水较多,项目积水严重,“浮肿”现象明显,这让长期在地下施工的工人头疼不已。为此,项目部及时安排水泵抽水,在消除工地“浮肿”的同时,利用顶板上的集水井将部分雨水储存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作车辆冲刷和绿植浇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项目部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建筑“症候群”逐个被消除。就在1月13日,地下空间项目也迎来了主体结构封顶。目前,这个广州最复杂的地下空间项目各项工作正有序向前推进,全力为今年移交做好准备。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