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洛大道地下工程全线“洞通”
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盾构施工贯通
日前,成都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最后一段隧道正式贯通,这标志着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线“洞通”。据悉,目前正在加紧实施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分仓工作,预计2019年6月底地下综合管廊廊体全部建成、基本具备管线入廊条件,实现项目全面完工。
施工现场图
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区首条与快速路同步实施的地下综合管廊。该工程地下综合管廊隧道采用大直径盾构施工,为目前国内最大盾构直径的地下综合管廊,采用两台直径9.33m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掘进总里程4200m,布设19个综合井,最大纵坡为3.62%,最大埋深为38米。管廊隧道采用圆形断面,外径9米,内径8.1米,内部由“水电信舱”“高压电力舱”“燃气舱”和“输水舱”四个独立舱室组成,入廊管线包括自来水、燃气、通信、电力、垃圾渗滤液管等,并同步建立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通信系统、。
“该项目专业多、工艺复杂、工期紧,场地交叉频繁,场地极为有限,在传统施工工艺及管理模式上,将盾构技术与BIM技术管理相结合,确保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与快速路改造工程顺利同步实施。”成都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旨在为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等市政配套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本项目为全国直径最大的盾构综合管廊,是市政施工的新领域,面临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带来的挑战。在建设过程管理中,将盾构施工特点与管廊内部结构相结合,探索管廊非开挖设计、施工、管线及设备安装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技术,并且采用建筑数据信息模型(BIM)技术,这是该技术在成都市建设中的首次应用,为后续管廊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正在加紧实施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分仓工作,预计2019年6月底地下综合管廊廊体全部建成、基本具备管线入廊条件,实现项目全面完工。届时,将有效解决因管道建设引起的重复开挖问题,为地下管线找到“同一个家”,同时将对管网设施的后期维护和检修带来极大便利,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水平。
宁波杭州湾新区首条地下综合管廊通过综合验收
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日前,宁波杭州湾新区首条地下综合管廊——滨海六路(职教西路—兴慈八路)地下综合管廊顺利通过综合验收,即将投用。据悉,新区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共有6个,总长近20公里,是全市在建的最长地下综合管廊。
滨海六路(职教西路——兴慈八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全长5.8公里,采用双舱断面形式,入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3类,总投资约2.5亿元。
新区于2016年启动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根据建设规划,滨海新城作为新区综合管廊工作的启动区块,现阶段正全面推进“两横四纵”6条道路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总长度近20公里,入廊管线包括供水、电力、通信、燃气、污水等。
除了地下管廊,新区还配建了一座控制中心,这里将成为地下管廊的“心脏”。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各条管道的运行情况。如果有故障,控制中心会根据收到的报警信息,调派抢修人员。
工程人员介绍,滨海新城综合管廊有单舱式、双舱式、三舱式和四舱式,宽度从3米至11米不等。
据了解,杭州湾大道、金源大道、滨海大道、玉海西路和中兴一路等5个综合管廊项目也将在2019年全部建成。
江西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通报
截止8月底,全省已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15.6公里,累计形成廊体64.89公里,景德镇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计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0.9公里,实际完成地下综合管廊32公里,完成率达103.56%。
据此,江西省住建厅提出3点要求,一是因地制宜推进管廊建设。已开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要强化统筹协调、科学组织施工,推动项目早日完工、早日投入运营。二是积极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各地要高度重视省审计厅地下综合管廊专项审计指出问题整改工作,对存在问题逐条整改。三是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确保填报的信息真实有效。
河北衡水市对综合管廊项目开展跟踪审计
河北省衡水市审计局组织人员对该市滏南新区综合管廊及道路PPP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对工程概况、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工程进展、内部控制、质量安全进行调查了解,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减少施工给市民通行带来影响。
审计人员查看现场
沈阳市南运河段综合管廊实现全线洞通
南运河段综合管廊全线位于一环内老城区,西起南运河文体西路桥北侧绿化带内,东至大东区善邻路和睦公园内,全长约12.6公里。穿越和平、沈河、大东三区。这里是全国10个地下管廊试点城市中,唯一一条穿越老城区并使用盾构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创新的建设工艺及工法,将为日后我国推行老城区地下管廊建设提供经验。
试验段图
已完成全部盾构施工,实现地下管廊隧道洞通。随着洞通,接下来将进入到隧道二衬施工及各大管线布设入廊的施工重点。全部工程预计将在12月30日完成,届时地下管廊整体贯通,六大管线完成入廊布设,整体管廊具备试运营条件。
财政部、住建部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年度绩效评价工作
一、9月12-13日,由财政部、住建部专家组成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绩效评价小组一行4人,赴广州市开展2017-2018年度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情况绩效评价工作。
绩效评价小组组长、财政部PPP专家库专家宋义武充分肯定了我市在成立管廊研究中心、推广缆线技术指引、制定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引入预制装配结构、融入人防设计理念、深挖管廊商业潜能、出台相应管控方案和引入全方位过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高度赞许我市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前期工作扎实,配套政策完善,技术攻关成效显著;期望我市再接再厉,加快试点项目工程推进力度,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再上新高,着力打造地下综合管廊的“广州模式”,为全国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二、苏州超额完成管廊试点项目 ,专家组肯定苏州经验!作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苏州历时三年,完成了桑田岛、城北路、澄阳路、太湖新城启动区和太湖新城二期等5个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并有序推进管线入廊工作。住建部组织专家组来苏,对苏州三年来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专家们对苏州在规划先行推进建设、探索创新投资模式、突破施工技术难关、规范管理智慧运维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予肯定。
三、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赴厦门市进行绩效评价现场。
9月13日下午,工作小组一行先后来到翔安新机场片区、翔安南部新城和集美新城集美大道,实地查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情况。9月14日上午,工作小组听取了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检查相关文件资料,并对厦门市综合管廊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据介绍,2015年,在国家财政部、住建部的支持指导下,厦门市通过竞争性评审,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在三年试点期间,厦门市积极发挥特区先行先试优势,按照“规划先行,实用为先,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综合管廊建设,超额完成了三年试点建设任务,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住建部和财政部综合管廊试点项目绩效考核专家组对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PPP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现场考核,考核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控制中心和示范段、习友路管廊和火龙地路管廊,对管廊的设计、施工、运营、投融资等进行详细了解,专家组对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至此,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一期PPP项目,顺利完成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2018年度绩效评价考核工作。
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PPP项目包括习友路、柏堰湾路等七条道路沿线综合管廊和一座区级控制中心,全长20.29公里,总投资20.9亿元,为住建部和财政部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试点项目。项目于2016年10月开标确定葛洲坝集团和中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联合体为中标单位,项目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合作周期分2年建设期和25年运营期。工程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大规模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约99%土建工程并全面进入安装工程阶段。
内江市将建设“两组团、四片区、多射线”地下综合管廊系统
该市规委会主任委员会2018年第8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内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根据规划,2016-2030年,规划区地下综合管廊布局将依托内江市商业、经济、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核心片区及新城片区,辐射城西新城片区和城南新城片区,最终形成“两组团、四片区、多射线”的系统布局。
据了解,内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范围与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保持一致,即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规划年限为2016年-2030年,规划规模分别为近期(2016-2020年)约23.9公里,中期(2021-2025年)约25公里、远期(2026-2030年)约18.4公里,共计约67.4公里。规划期内通过综合管廊建设,构建合理的综合管廊系统,并与地上城市功能紧密配合,达到扩大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容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缓解城市管网布局矛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目标,并实现综合管廊建设在省内的领先与示范作用。
其中,核心区中的旧城片区规划为管廊慎建区域,核心区中的非旧城片区、城西新城片区及城南新城片区规划为管廊适建区域,内江新城片区规划为管廊重点建设区域。规划区地下综合管廊布局依托内江市商业、经济、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核心片区及新城片区,辐射城西新城片区和城南新城片区,将各个片区通过主干道上的干线管廊连通形成系统性功能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根据内江市中心城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整个管廊系统被一分为二,各自形成独立的综合管廊系统,最终形成“两组团、四片区、多射线”的系统布局。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