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英国NBS机构发布的BIM Level评价标准中,将BIM的应用水平划分为四等级:Level 0 BIM即无协作的工作模式,仍然停留在二维CAD展示信息的项目;Level 1 BIM即创建3D模型来辅助工程设计,但数据难以在项目成员中互用,只被承包人管理;Level 2 BIM即各方基于通用的文件格式,使任何成员能结合自己的数据,整理出一个集成的BIM模型;Level 3 BIM即基于各种规范下的协作,各方均能完全共享使用同一个BIM模型,消除信息冲突。
在NBS的评级体系中,将BIM数据的传递和项目成员间的工作协同列为主要参考,倡导BIM应用水平由技术驱动过渡到管理协同,提醒人们BIM不单单是一个专业的技术工具,更需要人们将BIM数据能融入管理,串联业务岗位,击穿管理层级。
在国内,BIM技术在施工项目的发展,也开始了BIM平台化的管理应用,尤其把重点聚焦到了BIM和生产管理、商务管理的融合。这个趋势要求熟练地应用各类工程管理方法论将BIM数据筛选过滤;进一步来说,对BIM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BIM平台要进化为知识型和智慧型平台,让工程数据成为一种可计算数据,将成熟的经验和管理方法论变为一种计算规则。
举例来说,首先是BIM模型的数据精度不单要到LOD3.5-LOD4.0的精度,更要包含相应的非几何施工要素信息,可结合4M1E法进行现场要素管理。其中3M(人、机、料)是BIM模型数据与商务数据的融合,在BIM平台上结合成施工4D模型;以project来进行工序管理,模拟施工方法计算,这是1M(法)生产的融合;平台能够对模型相应的构件和部位内容做到现场安全管理方案的导出,这是E(环)的结合。
再进一步,将PDCA循环管理融合到BIM平台开发,BIM平台进行5D进度模拟后,可以在关键节点导出动画切片,但生产管理的本质需要的是一种数据切片,该点的进度、工程量、工序等关键控制数据可以用来PLAN;实施阶段在该节点往平台同步实际数据,这是DO;平台内嵌的计算规则将生产数据结构化处理并自动计算,这是CHECK;平台的判别结果以形象化的警示亮灯、数据排名、趋势判断、生成改进方案来提醒,这是ACTION。
即便对于BIM工程量清单结合生产管理的应用,也可以拆分为更多层级的BOM清单体系,推行多维管理。平台内敛入BOM清单管理体系后,可将庞大的BIM工程量清单拆分细化为单个、单量,也可按照生产管理过程,生成虚拟线数据(施工图预算量)、目标线数据(施工预算量)、实际线数据(需求量、采购量、领料量、剩余量)、评价线数据(对比量),从而实现工程计价、成本管控与生产资源调配的精细管理,实现全过程资源用量的动态监控与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