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奏响发展强音


 

 

今年,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工业版块资源整合发展二十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翻开上安工业资源整合的历史,一幕幕波澜起伏的发展历程跃然纸上,宛如昨日。从1998年3月新二分公司成立,至2009年4月工业工程公司挂牌成立,再到2014年2月组建工业事业部,一路走来,安装集团工业安装领域伴随着企业发展的脚步,在历届领导的运筹帷幄下,在一代又一代“工业人”的共同努力下,渐行渐长,逐步壮大。

追忆往昔,一代又一代“工业人”艰苦奋斗、薪火传承,工业安装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段荣光岁月。从1998年成立之初工业和市政项目承接任务1.1亿元,到2017年承接任务28亿元、施工产值15亿元;从一个以工业项目施工为主、集经营管理和施工劳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分公司,到实现工业工程EPC总承包,二十载艰难年岁,“工业人”谱写了一曲挥洒着汗水与泪水、洋溢着激情与梦想的历史赞歌。

 二十年征程阔步,二十载硕果累累。“工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锐意创新中砥砺前行,奏响了工业领域发展强音。

 

20世纪90年代,上海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上海城市建设呈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市政和民用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项目的投资规模则明显缩小,安装集团施工的主要力量也投入到重大市政工程、文化体育设施和高层、超高层民用工程项目的建设之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上海建工安装集团抓住机遇,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内部体制改革。1998年2月,安装集团颁发了《深化建安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从战略的长远规划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集聚工业项目管理和施工队伍的资源优势,对建安体制进行整合和优化,决定组建一个以工业项目施工为主、集经营管理和施工劳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分公司。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实施,1998年3月,由一分、二分、四分、五分、七分、八分和十分公司七个基层单位的1061名员工,组建成立了新二分公司。

2008年2月,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发挥在工业项目上具有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工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在安装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二分公司先后成立了“化工工程分公司”和“市政工程分公司”,使各专业版块更加清晰,专业优势更加得以充分发挥。2009年4月,为提高工业工程项目承包的层次,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专业优势、保存技术骨干的角度出发,安装集团再次集中了所有工业项目的经营生产资源,进行了建安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归并,将二分公司(化工工程分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压力容器厂和第一分公司承担的燃气工程及金山、漕泾地区两个项目部组建成立工业工程公司,并确立了“以工业项目为主体,市政项目为延伸,民用项目为辅助,与容器制造安装联为一体,具有工业工程施工专业化特色和总承包能力,管理自成体系,实行内部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的发展目标,首次提出了进入工业项目中高端市场的规划和要求,并朝着实施工业施工总承包的方向努力,一个小型的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初具雏形。

随着公司集团化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安装集团从战略层面出发,对工业版块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实行以“专业分拆、独立运行”为主要特点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展工业工程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专业品质和运营效率。为此,2014年2月,安装集团再一次进行建安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归并,由工业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公司、压力容器厂)、建安化工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组建成立工业事业部。至此,一个“以统筹协调、整合运行工业工程板块各类资源,模拟法人独立运行的市场责任主体,在授权范围内全面行使市场拓展、工程履约、经济运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事务等管理职责;以实现工业工程EPC总承包为市场拓展的战略目标,从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迈进”的工业体诞生了,这也为拓展EPC总承包项目开启了新的征程。

二十载风雨兼程,工业版块资源的不断优化整合,不仅有效促进了工业事业部的转型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二十年来,企业承接任务从1998年的1.1亿元到2017年的28亿元;施工产值从1998年的1.1亿元到2017年完成15亿元,上缴利费从1998年的800万元到2017年完成3600万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同时,在大型设备吊装领域中,刷新了一项项大型吊装记录,屡创佳绩;在高精度设备安装领域中,破解难题;在特种材料焊接技术领域中,攻坚克难,硕果累累。二十年来,先后获得鲁班奖、白玉兰奖、詹天佑奖、上海市优质结构奖、上海市政金奖、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奖等126项。并在起重吊装领域、磁浮工程领域、安装材料焊接领域、游艺设备安装领域等进行技术攻关及研究,获得各项专利及科技成果31项,确保了安装集团在全国安装行业中始终位于前列。

   

二十年来,工业事业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近百项市内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在一大批高、精、尖工程施工中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展示了企业在工业安装领域的专业优势,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专业优势。2004年,在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施工过程中,面对大量设备分别从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引进,进货周期长、安装工艺新,许多新材料、新设备首次涉足,施工周期只有6个月时间等重重困难,为确保实现12月28日中间交接目标,工业事业部调集各方资源,精心编制工程策划、施工方案和吊装方案,克服施工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如期实现中交目标,创建了新的品牌工程。这也为后续承建上海赛科年产90万吨乙烯PE装置工程、上海石化芳烃装置大修、上海石化70万吨乙烯、4PE改造装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业项目知名品牌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工业事业部承建国家首个和当时亚洲最大风洞中心项目。该工程引进德国技术,主要用于对轿车、箱式货车、SUV、轻型卡车、客车和轨道车辆模型进行研发试验。工业事业部主要承担的CWT钢流道设备安装,不仅具有系统性强、要求高、结构复杂等特点,也是所有机电设备安装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单体。施工中,项目部群策群力,勇于攻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拼搏,圆满实现系统调试、竣工验收目标。


 

 

同时,在中国金融信息大厦项目施工过程中,工业事业部完善了在设备区管线密集处采用组合支架的形式,深化设计团队通过BIM软件对项目综合布线进行深化设计和三维建模,使管线排列更加整齐,布置更加合理,视觉更加美观,实现了机电安装的装饰化效果。在吴泾化工厂醋酸工程、安徽无为醋酸工程建设中,哈氏合金C-276合金试样板的焊接以及工艺评定试验的检验中,开创了四新技术应用的先例。

在高科技领域施工中打造卓越品牌。2004年,在上海光源高科技工程建设中,工业事业部始终坚持把“求实为本、创新为魂”的科技理念,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精心安装,用心服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今,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已接近尾声,为筹备建设三期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5年10月,位于浦东曹路镇的上海市重点工程五号沟LNG站扩建二期项目,两座容量为10万立方米,主体设备重达550吨,直径69.26米的钢结构灌顶,运用空气吹升法,升至35.87米高度的储罐顶层,并顺利安装就位。这项创造性的科学施工,前后仅用了两个半小时,体现了工业事业部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紧扣行业发展大环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16年4月,针对该工程内罐壁板焊接工艺复杂的特点,在安装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携手交大、上海市科委共同组织开展的《LNG低温罐9%Ni钢立焊和底板自动焊施工技术研究及实施》课题,填补了LNG立焊施工的空白。为确保该工程当年9月实现第一台水压实验的节点目标,施工中,项目部还将该项技术与埋弧自动焊技术相结合,实现纵横焊接同步作业,采用边安装边焊接的双层安装法,有效提高了施工工效。该项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内罐焊接合格率高达99%以上,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施“全国化”战略中大显身手。在推进“全国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工业事业部历任领导都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工业领域要做大做强,实现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必须走出去,并结合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等特点,做好战略布局。为此,工业事业部先后与天津渤化集团、上海申能集团、贵州开林集团、上海华谊集团等企业签订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承揽特大型工业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1998年3月,工业事业部承接的贵州息烽重钙厂球罐安装项目,是工业领域实施“全国化”战略的前奏。该项目最初以传统的球罐制作安装为主,由于技术、质量及服务方面的优势,得到业主的首肯,成功实现了“二次经营”目标,后期项目一直绵绵不断延续至今。如果说,2010年初承建的安徽无为焦炭联产甲醇工程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是工业事业部实施“全国化”战略走出的关键一步,那么,2012年承建的天津渤化石化有限公司丙烷脱氢年产60万吨丙烯项目,则是一次重要的转型。该工程采用世界一流的丙烯生产专利技术,性能先进、技术成熟、建设集约,两台塔的体积和重量均创了塔器的全国纪录。为此,在安装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工业事业部率先走出了“校企合作”、“央企合作”这一步,成立“特大型塔类设备吊装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特大型塔类设备液压提升整体吊装施工技术研究及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数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展示了安装集团在工业施工总承包领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并在技术创新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一批具有国家专利的核心技术成果。


 

 

从贵州到安徽,从天津到内蒙古,工业事业部广大职工南征北战,脚印遍布祖国各地,一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坚守了工业工程安装之根,实现了经营规模稳步增长、经济指标逐年提升的目标。

在市场拓展中加快科技创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质子治疗装置公用设施机电设备及安装项目”投标过程中,工业事业部和集团科技管理部门开创性地提出BIM技术深度运用理念,并在深化设计、方案模拟、预制加工、项目管理、进度控制、工程算量、二维码物流跟踪管理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将BIM深化设计与项目管理糅合在一起,确立了技术领先优势,为实现该工程最终一举中标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结合该工程管-法兰对接角焊缝施工技术,对自动焊工艺进行了创新优化,促进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12英寸生产线项目,总造价达58.5亿元(其中:安装35.7亿元)。在整个投标过程中,安装集团以技术中心、投标中心、工业事业部为主体,联合第六工程公司、第九工程公司,组建了一支近70人的科技精锐团队,分别对通用机电工程、洁净空调、公用动力、污水处理、化学品供应、特种气体、中央智能化等系统,开展了专项技术研究和技术策划。为确保投标文件合理化、规范化,还专门聘请了相关专业的日本专家,从细节入手,逐条梳理指导商务标与技术标中细则条款及编制技巧,有效提升了投标成功率。投标阶段,团队更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毅力,连续鏖战20昼夜,高效完成了统计工程量清单、标书编制、审核修改、技术标定稿等一系列投标准备工作,确保了工程一举中标。该项目的顺利中标,创造了安装集团历史上单个项目体量之最,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培养专业人才。自2005年工业事业部接管管道预制厂以来,在自动焊机的开发和运用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大大提升了在化工工程领域中工厂预制、装配化施工的能力,提升了市场核心竞争力。先后为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上海天原集团华胜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拜耳涂料(上海)有限公司、拜耳聚氨酯(上海)有限公司、德国巴斯夫(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石化有限公司等多套大型装置进行管道的预制工作,共计完成管道预制寸径量约360万寸径,丝口加工为年500吨。通过众多项目的实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管道预制经验,也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专业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并实现了通过PDSOFT软件,将施工图深化成管道工厂化预制用管段图,在管段图上能详细标明各配件、各段直管的几何尺寸,施工人员不再需要测量实物尺寸,直接按照PDSOFT软件自动生成的管段图下料,大大缩减了下料人工和时间,为工厂化预制的流水线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适应市场竞争中实现转型发展。2009年,工业事业部在安装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提出了工业项目施工总承包的设想。为加快工业施工总承包的实施,先后对各种管理模式的运行进行了摸索尝试,积累了一定的施工总承包管理经验,并在厄特金矿、油库项目和天津渤化的丙烯球罐等工程中,积极尝试PC总承包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了由施工总承包向PC总承包发展的转变。2015年,在漕泾焚烧炉(EPC)项目实施中,工业事业部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断优化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科学管理,严密组织,精心施工,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使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等各方面均达到管控目标,设计质量合格率100%,达到国优设计水平,向业主提交了一个满意的精品工程,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高端产业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实现了从施工总承包向EPC总承包的转变,为后续中标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二期工程和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二期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工业事业部首次涉足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对该领域的市场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十年来,工业事业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各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党总支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以项目党建为抓手,积极探索项目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红旗党支部”达标活动,推动党建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二十年来,党总支多次被评为上海建工集团先进党组织,并被上海建工集团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工业事业部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骄人的业绩,得益于注重人才培养这一制胜法宝。从1998年起,工业事业部始终坚持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先后建立了“公开招聘、民主推荐、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干部选拔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氛围。特别是在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上,注重对青年“一把手”和领军人才的培养,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才智,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党总支始终坚持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关心并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开展工作,深入加强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和文明程度,关心职工学习、工作与生活,稳定职工思想,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工会广泛开展重大工程立功竞赛活动,发扬“上安既在,后墙不倒”的优良传统,推动了各项重大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持续提升了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先后获得上海市“模范职工小家”、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集体和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金杯集体”,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肯定和认可。团总支工作在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积极引导,提供青年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走进项目、深入青年群体以及各类活动载体,帮助青年明确目标,加强思想引领,凝聚青年共识,激发和传承血脉中流传的“建工基因”。依托各类表彰、青年座谈会等活动,配合做好青年人才的发掘与培育工作。在每个重大工程主战场上建立青年突击队,激励青年攻坚克难,发挥生力军作用。二十年来,团总支多次荣获“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青年突击队”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工业事业部将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工业领域奏响属于他们的最强音。

 

 


来源:智慧证书 发布于:2018-04-26


现在注册,立即体验建筑企业专属的证书证件管理系统吧!

注册体验账号